分类
分类

进口铜精矿加工费下滑,电解铜利润空间承压

近期,进口铜精矿加工费(TC/RC)持续下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加工费是铜冶炼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其持续下滑已对国内电解铜冶炼企业的利润空间形成明显挤压,为行业带来新一轮挑战。
Aug 27th,2025 49 浏览量
    加工费下降直接反映出铜精矿供需关系的紧张态势。一方面,海外主要矿山如巴拿马科布雷铜矿停产、智利部分铜矿品位下降等因素导致全球铜矿供应增长不及预期。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国,冶炼产能持续扩张,对铜精矿的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供应偏紧而需求旺盛,使得矿端在定价中占据优势,不断压低加工费水平。
    对国内冶炼企业而言,加工费下滑意味着盈利能力的削弱。加工费是冶炼厂将铜精矿加工成电解铜所收取的费用,构成其核心利润。在加工费高企时期,冶炼企业可通过规模化生产有效获利。然而当前加工费已逼近甚至低于部分企业的盈亏平衡线,尤其对那些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生产成本较高的工厂,经营压力显著加大。
    与此同时,硫酸等副产品的价格同步走弱,进一步侵蚀了冶炼企业的利润补充来源。以往硫酸销售可有效对冲部分成本,但近期化工市场景气度不高,硫酸价格持续低迷,难以弥补加工费下滑带来的收入缺口。
    尽管电解铜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但对冶炼端来说,利润更多取决于“加工费+副产品收益-生产成本”的模型。目前,这一模型正遭受严峻考验。一些企业已通过放缓生产节奏、提前安排检修等方式应对压力,但中长期仍需关注铜矿供应是否得以改善。
    综合来看,进口铜精矿加工费下滑凸显出产业链利润由冶炼端向矿端转移的趋势。在原料保障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挑战下,国内铜冶炼行业可能迎来新一轮结构调整,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整合及多元化布局提升抗风险能力,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