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游矿端:增长乏力与地域重构
2024年全球铜矿产量预计增长2.3%,但增速低于预期,且地域供应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智利产量回升5%(Escondida和Collahuasi矿山区块贡献显著),印尼从2023年的运营限制中恢复,产量大幅增长14%。
刚果民主共和国(DRC) 凭借Kinsanfu、Tenke和Kamoa-Kakula等矿山的扩产,产量增长约14%,成为全球供应增长的重要极。
与此同时,加拿大、巴拿马、秘鲁和美国等传统产区的产量出现下滑,尤其是巴拿马因Cobre铜矿自2023年11月起停产而产量归零。
这加剧了铜精矿供应紧张的局面,直接导致冶炼厂粗炼/精炼费(TC/RC)持续下行至2019年以来的低位。
二、中游冶炼:加工费倒逼与产能博弈
铜精矿供应紧张使得铜精矿加工费(TC/RC)一度跌入负值区域(部分报价低至-10美元/吨),冶炼环节利润被极度挤压,部分工厂面临亏损。
这迫使一些冶炼企业减产或延迟新产能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
电解铜冶炼国,其产能占比超过50%,但对进口铜精矿的依存度高达90%,原料供应的不稳定使其冶炼行业承受巨大压力。
2024年1-8月,全球电解铜(包括原生和再生)产量同比仅增长1.73%。
三、下游消费:传统疲软与新兴崛起
下游需求呈现“传统领域承压,新兴领域强劲”的分化态势:
电力投资:国内“十四五”电网投资计划剩余额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4.72%,为用铜需求提供韧性支撑。
新能源爆发:光伏(2023-2026年耗铜量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14.81%)、风电(2023-2030年CAGR预计15.46%)和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2023-2026年耗铜量CAGR预计达19.78%)是核心增长引擎。
传统领域:建筑、交通等传统领域需求相对平稳,家电和电子行业表现相对较好。
2024年1-8月全球铜消费量同比小幅下降0.14%,但结构性增长动力强劲。
四、市场格局:紧平衡与长期前景
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数据,2024年全球精炼铜市场存在46.90万吨的供应过剩,但预计到2025年,这一过剩量将收窄至19.40万吨,表明供需格局正在逐步改善。
长期来看,电气化转型对铜的需求依然强劲。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5年,铜市场可能面临高达30%的供应短缺。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24年其 refined copper 消费量占比近60%。
此外,印度、越南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正成为需求增长的新兴力量。
五、产业链龙头与企业战略
中国企业在全球
电解铜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紫金矿业是国内铜矿龙头,截至2023年底拥有约7500万吨铜资源量,2023年铜精矿产量约101万吨,均位居国内榜首
4。
其74年的静态储采比也显示出深厚的资源储备潜力。
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型矿企更加注重全球化资源配置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建设,以期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
2024年的全球
电解铜产业链,在上游矿石供应波动、中游冶炼利润受挤压及下游需求结构性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复杂的图景。
尽管短期存在库存压力,但能源转型和电气化的长期趋势,为铜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
未来,产业链的竞争将围绕资源控制力、成本竞争力及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