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分类

电解铜与再生铜:产业互补与竞争格局

在铜资源紧缺与绿色低碳的双重驱动下,电解铜与再生铜正从简单的替代关系走向深度融合的产业协同,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铜供应链体系。
Oct 15th,2025 62 浏览量
    01 产业互补:资源保障与绿色转型
    中国是铜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贫铜国家,铜资源供给形势十分严峻。再生铜已成为保障我国铜资源安全的重要支柱。
    2024年,我国再生铜产量达到445万吨,相当于减少铜矿开采量8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5万吨。与原生铜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可节能约1吨标煤,节水近400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
    再生铜产业的高速发展,有效缓解了矿端供应紧张局面。特别是在铜精矿加工费(TC/RC)持续走低甚至跌至负值的环境下,再生铜为冶炼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补充。
    02 竞争格局:工艺路线与成本博弈
    电解铜与再生铜在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竞争。高品质再生铜已能够满足大多数铜材产品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在电力电缆、家电、交通运输等行业。
    成本价格是两者竞争的关键因素。再生铜价格主要受电解铜价格影响,两者价差(精废差)直接影响下游厂商的材料选择。2024年再生铜年度均价提升至7.04万元/吨,与电解铜保持合理价差。
    工艺路线方面,再生铜冶炼主要采用一段法、二段法和三段法。不同工艺处理原料和成本各异,一段法流程短、投资少,但仅能处理成分简单的废杂铜;三段法虽流程长、投资大,但可处理成分复杂的杂铜且综合利用好。
    03 市场格局:企业结构呈金字塔型
    我国利用废铜企业结构呈金字塔型。利用量在10万吨以上的主要有2家企业;5万~10万吨的主要有6家;而年利用废铜在5000吨以下的小型再生铜厂,是我国再生铜产业的主流,企业数量较多。
    地域分布上,已形成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珠江三角洲三个重点集废铜拆解、加工、消费地区,这些地区回收废铜量约占国内废铜总产量的80%。
    04 未来趋势: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韧性
    未来电解铜与再生铜的关系将更加紧密。SMM预计,受铜精矿短缺影响,未来将有更多的废铜流向冶炼端口。2025年国内再生铜的供应量预计将增加,进口量可能达到230万吨。
    政策层面也在推动协同发展。《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和《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正引导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调机制。
    企业方面,不少铜业巨头如富冶集团等正积极投建再生铜生产项目,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这也反映了传统电解铜生产企业正在向再生领域拓展。

    电解铜与再生铜的融合发展正成为铜工业的主流趋势。通过加强产业协同,防止低水平扩张和恶性竞争,两者共同构建更具韧性、更绿色低碳的铜供应链体系,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资源安全保障提供双重支撑。